ZXMP S385(V1.1)
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设备
测试指导手册
(V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ZXMP S385(V1.1)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设备
测试指导手册(V2005-01)
策 划 ZTE全球售后服务中心 本部产品事业部
编 著 褚林根
审 核 张福活
* * *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
邮编:518057
技术支持网站:http://support.zte.com.cn
客户支持中心热线:(0755)26770800 800-830-1118
传真:(0755)26770801
* * * *
声 明
本资料著作权属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摘录、复制或翻译。
侵权必究。
和
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中兴通讯产品的名称和标志是中兴通讯的专有标志或注册商标。在本手册中提及的其他产品或公司的名称可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商标或商名。在未经中兴通讯或第三方商标或商名所有者事先书面同意的情况下,本手册不以任何方式授予阅读者任何使用本手册上出现的任何标记的许可或权利。
本产品符合关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方面的设计要求,产品的存放、使用和弃置应遵照产品手册、相关合同或相关国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由于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本资料中的内容可能与实际产品不完全相符,敬请谅解。如需查询产品的更新情况,请联系当地办事处。
若需了解最新的资料信息,请访问网站http://support.zte.com.cn
前 言
本测试指导手册用于指导开通测试或验收测试。对测试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每一项测试内容用一个表格说明,包括以下栏目:预置条件、测试过程、验收标准、测试说明。
本手册中的测试项目是开通测试记录和验收测试记录中的测试项目的并集,每一项测试内容有唯一的编号,该编号与开通/验收测试记录中的测试编号一一对应。
使用本手册时还可参考如下资料:
1.《ZXMP S385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设备技术手册》
2 《Unitrans ZXONM E300网管相关随机资料》
3 YD5044-97《SDH光缆传输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暂行规定》
4 YDN105-1998《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2.一次电源测试
测试编码:1-1-1-A | 2.1. 一次电源电压 |
预置条件: 1 设备安装验收完毕。 2 直流供电设备(整流柜、蓄电池等)工作正常,为设备供电的回路开关及电源分配箱上的空气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 |
测试过程: 1 将万用表置于电阻档,测量电源分配箱空开单元-48V和-48V GND输出端子间的电阻,应无短路,核查端子标识正确,确认电源线、地线连接关系正确 2 接通为设备供电的回路开关,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档,测量电源分配箱空开单元-48V和-48V GND输入端子间的电压。 | |
验收标准: 直流一次电源极性正确,工作稳定,电压值在-57V~-40V范围内。 | |
测试说明: 无 |
测试编码:1-1-2-A | 2.1. 工作地、保护地间电压 |
预置条件: 已经通过一次电源电压测试。 | |
测试过程: 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档,测量电源分配箱空开单元上直流工作地(-48V GND)、安全保护地(GND)、防雷保护地(PGND)三个接地端子间的电压。 | |
验收标准: 各个接地端子间的电压小于500mv。 | |
测试说明: 无 |
2.风扇插箱测试
测试编码:1-2-1-A | 2.1. 风扇插箱测试 |
预置条件: 已通过设备一次电源测试,为设备供电的回路开关已接通,电源分配箱上的空气开关、风扇插箱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 | |
测试过程: 检查一次电源正常后,将设备的所有单板拔到浮插状态,接通电源分配箱上的空气开关,将风扇插箱开关置于“ON”,观察风扇运转是否正常。 | |
验收标准: 风扇运转平稳,转速均匀,无异常声响。 | |
测试说明: 无 |
2.告警功能测试
测试编码:1-3-1-A | 2.1. 告警指示灯 |
预置条件: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 |
测试过程: 检查设备机柜顶部的告警指示灯与设备工作状态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 |
验收标准: 1 设备机柜电源接通后,机柜顶部绿灯应长亮。 2 当设备无告警时,应只有绿灯长亮,当设备仅有一般告警时,机柜顶部的绿灯、黄灯应长亮,当设备有严重告警时,机柜顶部的绿灯、黄灯、红灯应长亮。 | |
测试说明: 无 | |
测试编码:1-3-2-A | 2.1. 告警蜂鸣器 |
预置条件: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 |
测试过程: 检查设备机柜告警蜂鸣器状态与设备工作状态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 |
验收标准: 当设备有告警时,机柜顶部的蜂鸣器应鸣叫,当设备无告警时,机柜顶部的蜂鸣器应不鸣叫。 | |
测试说明: 无 |
2.保护倒换
测试编码:1-4-1-A | 2.1. LOS保护倒换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将SDH测试仪设置为通过模式,接入待测传输网络。 3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 |
测试过程: 利用SDH测试仪模拟产生倒换条件,使待测网元检测到信号丢失(LOS)。 | |
验收标准: 当SDH测试仪发出信号丢失(LOS)时,系统自动完成工作通道向保护通道的倒换,完成倒换后设备应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 |
测试说明: 无 | |
测试编码:1-4-2-A | 2.1. AIS保护倒换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将SDH测试仪设置为通过模式,接入待测传输网络。 3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 |
测试过程: 利用SDH测试仪模拟产生倒换条件,使待测网元检测到告警指示信号(AIS)。 | |
验收标准: 当SDH测试仪发出告警指示信号(AIS)时,系统自动完成工作通道向保护通道的倒换,完成倒换后设备应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 |
测试说明: 无 |
测试编码:1-5-1-A | 2.1. 两个外部定时源倒换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按图1-2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1-2 两个外部定时源倒换测试连接图 4 将待测网元定时源设置为外时钟工作方式,通过网管定义两个外时钟源分别为主用(外时钟源1)和备用(外时钟源2),并使外时钟源1和外时钟源2有一定的频差,但各自均不大于标准频率的4.6ppm。 | |
测试过程: 1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各时钟输出,以被测网元时钟输出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如能稳定显示外时钟源1的波形,证明系统已经同步于外时钟源1。 2 断开外时钟源1,示波器如能稳定显示外时钟源2的波形,且倒换期间无误码出现,证明单向倒换成功。 3 恢复外时钟源1,示波器如能稳定显示外时钟源1的波形,且倒换期间无误码出现,证明双向倒换成功。 | |
验收标准: 倒换应在定时信号丢失10秒内启动,在倒换过程中设备不应出现误码。 | |
测试说明: 辅助网元可以用适当的测试仪表代替。当现场不具备条件按照连接图配置仪表时,可以在网管软件中,利用定时源配置窗口中的取当前状态功能,验证定时源倒换是否成功。 | |
测试编码:1-5-2-A | 2.1. 外部定时源与线路定时源倒换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按图1-3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1-3 两个外部定时源倒换测试连接图 4 将辅助网元A定时源设置为外时钟工作方式(外时钟源1),将待测网元定时源设置为从接收STM-N信号恢复定时的工作方式,通过网管定义两个外时钟源分别为主用(外时钟源1)和备用(外时钟源2),将辅助网元B定时源设置为从接收STM-N信号恢复定时的工作方式。并使外时钟源1和外时钟源2有一定的频差,但各自均不大于标准频率的4.6ppm。 | |
测试过程: 1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各时钟输出,以被测网元时钟输出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如能稳定显示外时钟源1的波形,证明系统已经同步于STM-N时钟源。 2 断开辅助网元A输出信号,示波器如能稳定显示外时钟源2的波形,且被测网元到辅助网元B之间无误码出现,证明单向倒换成功。 3 恢复辅助网元A输出信号,示波器如能稳定显示外时钟源1的波形,且被测网元到辅助网元B之间无误码出现,证明双向倒换成功。 | |
验收标准: 倒换应在定时信号丢失10秒内启动,在倒换过程中设备不应出现误码。 | |
测试说明: 辅助网元可以用适当的测试仪表代替。当现场不具备条件按照连接图配置仪表时,可以在网管软件中,利用定时源配置窗口中的取当前状态功能,验证定时源倒换是否成功。 | |
测试编码:1-5-3-A | 2.1. 时钟告警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 |
测试过程: 使用拔线路尾纤、插入AIS、拔外部定时源电缆等方法,使网元的定时源失效,在网管软件的告警监视窗口查看相关的告警信息,并检查设备机柜告警灯、时钟板上的运行指示灯。 | |
验收标准: 定时源失效时,在网管软件的告警监视窗口中应有相关的告警信息,并且设备机柜告警灯、时钟板上的运行指示灯也应根据告警类型作出相应指示。 | |
测试说明: 定时基准失效,对于外部定时源(2048kHz或2048kb/s),是指同步时钟输入接口信号丢失;对于从STM-N线路信号提取定时源,是指承载定时信号的STM-N信号输入丢失或出现AIS。 |
2.公务功能
测试编码:1-6-1-A | 2.1. 点呼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在网管中设定每个网元的公务号码。 | |
测试过程: 公务电话摘机,听到拨号音后,拨网管中所设置的被叫网元的3位公务号码,进行呼叫。 | |
验收标准: 本端设备送回铃音,被叫网元设备应振铃,接听后建立通话。 | |
测试说明: 1 网元的公务号码P1P2P3,其中Pn=0~9(n=0~3),本端设备拨“000”为本站振铃测试,在未连通光路时可用于本机公务测试。 2 摘机听到拨号音后拨号,若摘机听到忙音表示目前无空闲信道。 3 拨对方点呼号码呼叫对方站,若拨号错或摘机30s仍未拨号,则将听到忙音提示挂机。 4 拨号后听到回铃音表示呼叫成功,对方摘机即可通话,若对方站正与其它站通话,或振铃30s对方仍未摘机,则将听到忙音提示挂机。 5 点呼只能在对方网元空闲的时候才能建立通话连接,对方网元挂机后将听到忙音。 | |
测试编码:1-6-2A | 2.1. 群呼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在网管中设定每个网元的公务号码。 | |
测试过程: 公务电话摘机,听到拨号音后,拨#M1M2M3Q1Q2Q3,进行群呼。 | |
验收标准: 被叫网元设备应振铃,接听后建立通话。 | |
测试说明: 1 网元的公务号码P1P2P3,其中Pn=0~9(n=0~3),群呼密码M1M2M3,Mn=0~9(n=0~3),群呼号码Q1Q2Q3,Qn=0~9和通配符*(n=0~3),其中通配符指任意号码,如*12是指呼叫所有12为后两位的站点,***为呼叫所有站点。当群呼密码配置为“000”时,即为清除密码状态。摘机听到拨号音后拨号,若摘机听到忙音表示目前无空闲信道。 2 在网管中可以进行群呼状态配置,当群呼状态为“允许”时可以进行群呼。 3 摘机听到拨号音后拨号,若摘机听到忙音表示目前无空闲信道。 4 进行群呼时,如果密码错误、号码错误、群呼禁止或摘机30s仍未拨号,则将听到忙音提示挂机。 5 群呼不送回铃音,群呼只能与空闲的各被叫站建立通话连接,某被叫站挂机不会回送忙音。 | |
测试编码:1-6-3A | 2.1. 强插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在网管中设定每个网元的公务号码。 | |
测试过程: 摘机后无论听到忙音或拨号音,拨# N1N2N3AAA,进行强插。 | |
验收标准: 当被叫网元公务话机处于挂机状态时,被叫网元设备应振铃,接听后建立通话;当被叫网元公务话机处于摘机通话状态时,主叫站可直接加入其通话,即主叫可与无论忙闲的任何站建立通话连接,某被叫站挂机不会回送忙音。 | |
测试说明: 1 网元的公务号码P1P2P3,其中Pn=0~9(n=0~3),强插密码N1N2N3,Nn=0~9(n=0~3),强插号码AAA,AAA=111(表示强插入E1)或222(表示强插入E2)。 2 摘机后无论听到忙音或拨号音均可进行强插拨号。 3 呼叫各对方网元,若密码或号码错误,或摘机30s仍未拨号,则将听到忙音提示挂机。 | |
测试编码:1-6-4A | 2.1. 音质音量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公务功能正常。 | |
测试过程: 分别进行点呼、群呼、强插操作,检查通话音质音量。 | |
验收标准: 通话音质应清晰无杂音。 | |
测试说明: 无 |
2.系统误码性能
测试编码:1-7-1A | 2.1. 15分钟误码性能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按图1-4所示连接测试环境,对于单端网元,可将其线路侧环回进行测试: 图1-4 15分钟误码性能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测试时按被测支路等级,SDH测试仪选择适当的PRBS,从被测系统输入口发送测试信号,测试时间为15分钟。 | |
验收标准: 1 在测试时间内应无误码。 2 利用网管软件的性能管理功能检查指针调整性能值,15分钟内指针调整值应正负均匀,数值范围应在100以内。 | |
测试说明: 1 每端网元设备可以选取一个业务支路进行测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多个业务支路串接后进行测试。 2 对于支路串接的情况,在开始测试前应拔插串接线并观察仪表是否有反应,以免出现假通。 3 对于PDH电支路业务,可以用相应速率等级的PDH误码仪代替SDH测试仪进行测试。 4 对于移动局业务,TU12不允许有指针调整。 | |
测试编码:1-7-2A | 2.1. 24小时误码性能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利用网管监视系统,设备工作正常,无告警,无非零性能值。 3 已通过15分钟误码性能测试。 4 按图1-5所示连接测试环境,对于单端网元,可将其线路侧环回进行测试: 图1-5 24小时误码性能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测试时按被测支路等级,SDH测试仪(误码仪)选择适当的PRBS,从被测系统输入口发送测试信号,测试时间为24小时。 | |
验收标准: 在测试时间内应无误码。 | |
测试说明: 1 每端网元设备可以选取一个业务支路进行测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多个业务支路串接后进行测试。 2 对于支路串接的情况,在开始测试前应拔插串接线并观察仪表是否有反应,以免出现假通。 3 对于PDH电支路业务,可以用相应速率等级的PDH误码仪代替SDH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前应确认误码仪电池电量足够维持24小时。 4 该项目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期间可能会受到外界不确定因素干扰影响,如果测试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可以查找原因调整设备后重新测试。 |
测试编码:2-1-1A | 3.1.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 |
测试过程: 在网管软件客户端操作窗口中,选择待测网元后,执行维护菜单中的“时间管理”选项,或者在客户端操作窗口的导航树或拓扑图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网元右键菜单中选择“时间管理”选项,在弹出的时间管理对话框中查看网元的NCP时间。 | |
验收标准: 时间管理对话框中显示当前所选网元的NCP时间。 | |
测试说明: 1 在单端设备调试时仅需查询本端网元NCP时间,在系统联调时应查询全网所有网元的NCP时间。 2 如果时间管理对话框中的NCP时间显示为0,说明网管与设备间未连接。 | |
测试编码:2-1-2A | 3.1. 下发命令与接收数据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1 在网管软件网元安装窗口中,观察网元及各单板状态。 2 利用网管软件对网元设备下发执行操作命令,如单板复位、设定告警屏蔽、查看告警列表等。 | |
验收标准: 1 在网管软件网元安装窗口中,网元及各单板状态应与实际设备运行情况一致,不应有板类型失配告警。 2 利用网管软件对网元设备下发操作命令时,网元设备应可根据命令执行相应操作。 | |
测试说明: 无 | |
测试编码:2-1-3A | 3.1. 关闭和接入网管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退出网管登录并关闭网管软件,重新启动计算机,重新运行网管软件,重新登录网管客户端。 | |
验收标准: 所有操作过程对网元设备运行无任何影响。 | |
测试说明: 无 |
3.网管安全管理功能
测试编码:2-2-1A | 3.1. 防止非法登录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使用随机的用户名和密码尝试登录网管软件客户端。 | |
验收标准: 系统应禁止用户登录并提示“非法用户”。 | |
测试说明: 无 | |
测试编码:2-2-2A | 3.1. 用户操作权限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1 以root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网管软件客户端,利用网管软件的用户管理功能创建多个新用户,每个用户分属于系统维护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监视员等不同的用户组。 2 利用网管软件的对象管理功能,为每个用户指定对特定子网及网元的访问权限。 3 分别以创建的用户身份登录,进行网管操作。 | |
验收标准: 系统应接受用户登录,并且登录后的用户对子网及网元的访问权限应与设定值相一致。 | |
测试说明: 无 |
3.网管告警管理功能
测试编码:2-3-1A | 3.1. 上报告警信息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当网络中任一网元发生告警时,在网管客户端监测网络中的网元运行状态。 | |
验收标准: 当网络中任一网元发生告警时,能够主动上报告警信息,在网管软件的拓扑图中,网元图标上均应出现与告警级别相对应颜色的告警指示标记,在安装窗口中的对应单板上应有与告警级别相对应颜色的告警指示标记,在告警监视窗口中应有准确的告警详细信息。 | |
测试说明: 如有必要可以采用接入测试仪表、拔尾纤、拔业务电缆等方法制造告警。 | |
测试编码:2-3-2A | 3.1. 记录告警信息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在历史告警监视窗口中查询历史告警信息。 | |
验收标准: 查询结果应准确记录选定时间内指定网元、单板的告警信息。 | |
测试说明: 如有必要可以采用接入测试仪表、拔尾纤、拔业务电缆等方法制造告警。 | |
测试编码:2-3-3A | 3.1. 告警屏蔽设置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利用告警屏蔽设置将当前存在的告警类型设置为屏蔽告警,下发告警屏蔽命令到告警网元,在告警监视窗口中查看当前告警。 | |
验收标准: 告警屏蔽命令下发成功后,应不再上报已设置为屏蔽的告警信息。 | |
测试说明: 1 如有必要可以采用接入测试仪表、拔尾纤、拔业务电缆等方法制造告警。 2 完成测试后应取消所作的告警屏蔽设置,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 |
测试编码:2-3-4A | 3.1. 告警严重等级设置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利用告警严重等级设置修改当前存在告警的严重等级,下发告警严重等级设置命令到告警网元,在网管中查看当前告警并观察机柜指示灯、单板指示灯状态。 | |
验收标准: 1 告警严重等级设置命令下发成功后,网管软件中的告警指示标记颜色应与设定的告警严重等级相对应,在告警监视窗口中查看当前告警的严重等级应与设定一致。 2 设备单板指示灯及机柜顶指示灯状态也应与设定的告警严重等级相一致。 | |
测试说明: 1 如有必要可以采用接入测试仪表、拔尾纤、拔业务电缆等方法制造告警。 2 完成测试后应将修改的告警严重等级设置为系统缺省值,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 |
测试编码:2-3-5A | 3.1. 当前、历史告警查询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在网管软件中利用当前告警监视和历史告警监视功能进行告警查询。 | |
验收标准: 查询到的告警信息应与设备运行情况一致。 | |
测试说明: 如有必要可以采用接入测试仪表、拔尾纤、拔业务电缆等方法制造告警。 |
3.网管性能管理功能
测试编码:2-4-1A | 3.1. 采集性能参数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2-1所示连接测试环境,以便在进行性能管理功能测试时,使系统产生非零性能值: 图2-1 性能管理功能测试配置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调整可变光衰减器,使设备的收光功率低于光接口的接收灵敏度,直至SDH测试仪指示有误码,同时在网管软件中查询性能信息 | |
验收标准: 当SDH测试仪指示有误码时,在网管软件的当前性能监视窗口中应可查询到相应的误码性能信息。 | |
测试说明: 对于PDH电支路业务,可以用相应速率等级的PDH误码仪代替SDH测试仪进行测试。 | |
测试编码:2-4-2A | 3.1.性能门限设置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2-2所示连接测试环境,以便在进行性能管理功能测试时,使系统产生非零性能值: 图2-2 性能管理功能测试配置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1 在网管软件的数字量性能门限设置窗口中,重新设置B1ES的15分钟性能门限值,上门限设置为180,下门限设置为60,然后复位15分钟性能寄存器。 2 调整可变光衰减器,使设备的收光功率低于光接口的接收灵敏度,直至SDH测试仪指示有误码。 3 约3分钟后,在网管软件的当前告警监视窗口中查询B1ES性能超值告警。 4 调整可变光衰减器,使设备的收光功率大于光接口的接收灵敏度,此时SDH测试仪(误码仪)应无误码,约15分钟后,在网管软件的当前告警监视窗口中,查询B1ES性能超值告警。 | |
验收标准: 指定时间内,性能值超出设定的性能高门限时,在网管软件的当前告警监视窗口中应可查询到相应的性能超值告警信息。指定时间内,性能值低于设定的性能低门限时,性能超值告警信息消失。 | |
测试说明: 1 对于PDH电支路业务,可以用相应速率等级的PDH误码仪代替SDH测试仪进行测试。 2 测试完成后,应取消对性能门限值所进行的改动,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 |
测试编码:2-4-3A | 3.1.查询和打印当前性能数据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在当前性能监视窗口中,进行当前15分钟性能和当前24小时性能的查询操作,并打印查询结果。 | |
验收标准: 能够正确查询当前15分钟性能和当前24小时性能,并可打印输出查询结果。 | |
测试说明: 如有必要可以采用接入测试仪表、线路衰减器等方法,产生非零性能值。 | |
测试编码:2-4-4A | 3.1.查询和打印历史性能数据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在历史性能监视窗口中,进行历史15分钟性能和历史24小时性能的查询操作,并打印查询结果。 | |
验收标准: 能够正确查询历史15分钟性能和历史24小时性能,并可打印输出查询结果。 | |
测试说明: 如有必要可以采用接入测试仪表、线路衰减器等方法,产生非零性能值。 |
3.网管配置管理功能
测试编码:2-5-1A | 3.1.图形化网络配置操作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在网管软件中演示网络配置操作,如创建子网、网元,配置网元、连接、时隙等。 | |
验收标准: 能够以图形方式进行网络配置操作。 | |
测试说明: 无 | |
测试编码:2-5-2A | 3.1.建立和取消业务通道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在网管软件中演示时隙配置和取消操作。 | |
验收标准: 能够在网管中完成时隙配置和取消操作。 | |
测试说明: 必要时可接入测试仪表对建立的业务通道进行测试。 | |
测试编码:2-5-3A | 3.1.保护倒换参数设置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在网管软件中演示保护倒换参数配置过程,并对配置后的参数进行存储、改变等操作演示。 | |
验收标准: 能够在网管中完成设置、存储和改变保护倒换参数的操作。 | |
测试说明: 必要时可接入测试仪表对建立的业务通道进行测试。 |
3.网管维护管理功能
测试编码:2-6-1A | 3.1.插入环回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拔去设备光接口板上某个光接口的收端尾纤,或拔去电接口板上某个电接口的收端电缆,在网管软件中对相应端口进行环回操作。 | |
验收标准: 在拔去收端尾纤(电缆)后,网管中应上报相应端口的LOS告警,在对相应端口执行环回操作后,该端口对应的业务能够通。 | |
测试说明: 必要时可接入测试仪表对建立的业务通道进行测试。 | |
测试编码:2-6-2A | 3.1.数据备份/恢复功能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 |
测试过程: 利用网管软件进行数据备份,并演示恢复数据操作。 | |
验收标准: 可以将网络配置数据备份到磁盘中的指定目录,从备份目录中恢复后的网络数据应与备份前相同。 | |
测试说明: 无 |
测试编码:3-1-1B | 4.1.发送光功率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3-1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3-1 平均发送功率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根据待测光接口的接口类型,将光功率计波长设置为与待测光波长相同,在输出光功率稳定后,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送光功率 | |||||||||||||||||||||||
验收标准: 各种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要求如下:
| |||||||||||||||||||||||
测试说明: 1 测试前一定要清洁光接头,并保证连接良好。对于设备光板使用单模和多模光接口的情况,应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尾纤测试。 2 如有必要,可认为光连接器和测试光纤的衰减是已知值,对光功率计读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进行修正。如需提高测试精度,可通过多次测试取平均值,然后再用光连接器和测试光纤的衰减对平均值进行修正。 3 SDH设备支路输入口一般不用送信号,如需要送信号时,可根据支路口等级选择伪随机二元序列向输入口送伪随机序列信号。设备支路侧为电支路时,可以用相应速率等级的PDH误码仪代替SDH测试仪进行测试。 |
4.接收光功率
测试编码:3-2-1B | 4.1.接收光功率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对端网元已调试完毕,工作正常。 6 按图3-2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3-2 平均接收光功率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根据对端光接口的接口类型,将光功率计的接收光波长设置为与对端设备光接口的发送光波长相同,将线路光信号用尾纤连接到光功率计,在光功率稳定后,读出光功率值,去除尾纤衰减,即为该光接口的接收光功率。 | |||||||||||||||||||||||
验收标准: 光接口的平均接收光功率如下:
| |||||||||||||||||||||||
测试说明: 1 测试前一定要清洁光接头,并保证连接良好。对于设备光板使用单模和多模光接口的情况,应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尾纤测试。 2 测试中注意区分线路的不同方向,避免混淆。 |
4.接收灵敏度
测试编码:3-3-1B | 4.1.接收灵敏度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3-3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3-3 接收机灵敏度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1 将SDH测试仪收发接入被测设备的某一支路口,选择适当的PRBS送测试信号,将可变光衰减器置于10dB,此时应无误码。 2 逐渐增加可变光衰减器的衰减量,直到SDH测试仪出现误码,但不大于规定的BER值(通常规定BER=1×10-10)。 3 当BER达到规定值时,断开R点,将可变光衰减器与光功率计相连,测出此时的输出光功率即为接收灵敏度。 | |||||||||||||||||||||||
验收标准: 光接口的接收灵敏度应小于如下所示的最差灵敏度值:
| |||||||||||||||||||||||
测试说明: 1 测试前一定要清洁光接头,并保证连接良好。对于设备光板使用单模和多模光接口的情况,应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尾纤测试。 2 按照上述的测试方法,对于较低比特率的通道误码监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确定实际的BER,因此对大量测试的场合,建议使用外推法。 3 待测设备支路侧为电支路时,可以用相应速率等级的PDH误码仪代替SDH测试仪进行测试。 |
4.过载光功率
测试编码:3-4-1B | 4.1.过载光功率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3-4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3-4 接收机灵敏度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1 将SDH测试仪收发接入被测设备的某一支路口,选择适当的PRBS送测试信号,将可变光衰减器置于10dB,此时应无误码。 2 逐渐减小可变光衰减器的衰减量,直到SDH测试仪出现误码,但不大于规定的BER值(通常规定BER=1×10-10)。 3 当BER达到规定值时,断开R点,将可变光衰减器与光功率计相连,测出此时的输出光功率即为过载光功率。 | |||||||||||||||||||||||
验收标准: 光接口的过载光功率应大于如下所示的接收光功率最小过载点:
| |||||||||||||||||||||||
测试说明: 1 测试前一定要清洁光接头,并保证连接良好。对于设备光板使用单模和多模光接口的情况,应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尾纤测试。 2 按照上述的测试方法,对于较低比特率的通道误码监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确定实际的BER,因此对大量测试的场合,建议使用外推法。 3 待测设备支路侧为电支路时,可以用相应速率等级的PDH误码仪代替SDH测试仪进行测试。 |
4.光输入口抖动容限
测试编码:3-6-1B | 4.1.光输入口抖动容限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3-6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 |||||||||||||||||||||||||||||||||||||||||||||||||||||||||||||||||||||
测试过程: 1 在设备输入口送入STM-N PRBS测试信号,并使输入信号无抖动。 2 调整光衰减器,使网元设备设备和SDH测试仪均无误码。 3 选中SDH测试仪的输入抖动容限测试项,设置测试频点。 4 开始测试,SDH测试仪会自动完成整个测试。 | |||||||||||||||||||||||||||||||||||||||||||||||||||||||||||||||||||||
验收标准: ZXMP-S385(V1.1) SDH终端复用器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符合图3-7,表3-1,表3-2的要求。 图3-7 STM-N终端复用器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表3-1:SDH终端复用器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UIP-P)
表3-2:SDH终端复用器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Hz)
ZXMP-S385(V1.1) SDH再生中继器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符合图3-8,表3-3,表3-4的要求。 图3-8 STM-N SDH再生中继器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 |||||||||||||||||||||||||||||||||||||||||||||||||||||||||||||||||||||
表3-3:STM-64再生中继器输入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表3-4:STM-1,STM-4和STM-16再生中继器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 |||||||||||||||||||||||||||||||||||||||||||||||||||||||||||||||||||||
测试说明: 无 |
4.光口输出抖动
测试编码:3-7-1B | 4.1.光口输出抖动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3-9所示连接测试环境。图中被测设备的2MHz或2Mbit/s无抖动定时信号可由大楼综合定时系统(BITS)或具有时钟输出的仪表提供。 图3-9 光口输出抖动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1 抖动测试仪接收速率设置在设备所发送的STM-N信号速率等级上,调整光衰减器使抖动测试仪接收到合适的光功率。 2 抖动测试仪设置为12kHz高通和有效值(RMS)检测方式。 3 读出SDH设备抖动产生值(UIrms)。 4 若采用G.813的峰—峰值指标,则抖动测试仪测量滤波器设置为表9所示带宽,读出设备抖动产生峰—峰值。 | ||||||||||||||||||||||||
验收标准: STM-N口固有输出抖动指标应满足表3-5要求: 表3-5:SDH设备STM-N口固有输出抖动指标
| ||||||||||||||||||||||||
测试说明: 由于抖动的随机性,测试值有可能超出指标,只要有99%以上的测试中(1~2分钟)满足指标值即可。 |
测试编码:4-1-1B | 5.1.电输入口允许频偏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4-1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4-1 电输入口允许频偏和输出口信号(包括AIS)比特率容差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1 调节SDH测试仪输出信号频偏至相应规范值,接收侧应无误码。 2 增加频偏(正方向),直到产生误码,再减少频偏,直到误码刚好消失,记录下此时的频偏,测出实际允许正频偏。 3 增加频偏(负方向),直到产生误码,再减少频偏,直到误码刚好消失,记录下此时的频偏,测出实际允许负频偏。 4 用数字频率计测出各支路的信号比特率。 | ||||||||||||||||
验收标准: 电输入口允许频偏和输出信号比特率容差应满足表4-1所示的要求:
| ||||||||||||||||
测试说明: 一般情况下,设备的输入允许频偏都满足指标,且富余度较大,测试仪表时钟准确度不高(一般为10-6)影响不大;在当设备达到指标困难的情况下,应保证外时钟或仪表的内时钟准确度优于1×10-7做精确测量,以严格检测设备是否符合指标要求。 |
5.电输入口抖动容限
测试编码:4-2-1B | 5.1.电输入口抖动容限 |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按图4-2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 |||||||||||||||||||||||||||||||||||||||||||||||||||||||||||||||||
测试过程: 1 将SDH测试仪连接到被测设备支路口,选择适当的接口码型与PRBS信号,此时设备应无误码。 2 将仪表抖动产生打开,选择测试频段内的某一频率,逐渐增加抖动幅度,直到产生误码;再减少抖动幅度,直到误码刚好消失。记录此时的抖动幅度。 3 取另一频率点,重复步骤2,获得完整的输入抖动容限曲线。 | |||||||||||||||||||||||||||||||||||||||||||||||||||||||||||||||||
验收标准: 电输入口上的抖动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4-3,表4-2的要求。 图4-3 PDH输入口的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 表4-2 输入口允许衰减和允许频偏以及输出口信号比特率容差
| |||||||||||||||||||||||||||||||||||||||||||||||||||||||||||||||||
测试说明: 一些仪表具有自动测试输入抖动容限的功能,可以选用G.823模板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在模板的上方说明符合标准。进行自动测试前要执行校准步骤,目的在于校准仪表自身的固有抖动。 |
测试编码:5-1-1B | 7.1.复用段保护倒换时间 |
预置条件: 1 已通过一次电源测试和风扇插箱测试,设备已上电并正常运行。 2 网管软件已安装完毕,网络数据已正确配置完毕。 3 设备配置数据库已下载到NCP电子盘。 4 网管终端与设备连接正常。 5 在网管上配置复用段保护关系,复位各点APS,启动。 6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环境: 图5-1 复用段保护时间测试连接图 | |
测试过程: 1 在本点支路端口接上仪表,配上时隙,在环上另外一网元相应端口环回,保证业务无误码。 2 SDH测试仪进入APS时间测试界面,启动。 3 从网管上,在本端的仪表所接业务的群路光口向对端插入一个复用段AIS,制造一次倒换。 4 不采用步骤3,也可以使用在本端,迅速拔下本端的仪表所接业务的群路光口的收纤,导致倒换。 5 记录仪表上的保护到换时间。 | |
验收标准: 倒换时间应该小于50ms。 | |
测试说明: 采用步骤4的拔纤方式,要求拔纤要迅速,稳定,过程中不应该有停顿。 |